在科研评价中,小伙伴们是否经常看到“JCR分区”和“中科院分区”这样的说法,两者到底是什么?有什么区别?如何查询呢?
本期学科服务动态就带你了解两者的真相!快来一起学习吧!
一、JCR分区
JCR是《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的简称。JCR在1975年首度发布,是一个多学科的期刊评价工具。
1.发布机构
JCR是由科睿唯安发布,收录符合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的期刊。
2. 更新频率
JCR每年发布一次,更新时间一般在6月下旬。
3.分类情况
学科分类:目前有254个细分学科
跨学科处理:若期刊属于多个学科,会获得多个分区
划分依据:JCR将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的期刊按照影响因子在各自Web of Science类别下由大到小进行降序排列,根据每一种期刊所在的排名除以该学科下期刊总数来确定分区。
分区比例:按“排名/该学科期刊总数”平均分为Q1、Q2、Q3和Q4四个区。
Q1: 0% < 排名/该学科期刊总数 ≤ 25%
Q2: 25% < 排名/该学科期刊总数 ≤ 50%
Q3: 50% < 排名/该学科期刊总数 ≤ 75%
Q4: 75% < 排名/该学科期刊总数
4.查询方法
(1)登录图书馆官网——外文库——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

(2)选择“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所有数据库也可),检索字段选择“出版物标题”,在检索框中输入期刊名称,如“WORLD DEVELOPMENT”,点击检索;


(3)在检索结果界面,点击期刊名称,选择“查看期刊影响”,即可查看期刊分区、影响因子等信息,如需了解期刊历年信息,可点击下方“Go to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进一步了解。


二、中科院分区
“中科院分区”指的是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简称《期刊分区表》)的分区情况。期刊分区表自2004年发布,延续至今。
1.发布机构
期刊分区表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科学计量中心研制,目前对SCIE、SSCI、A&HCI和ESCI、OAJ期刊进行分区。
2.更新频率
期刊分区表每年更新一次,2004年至2023年数据在每年底发布,从2025年开始改为年初发布。
3.分类情况
期刊分区表设置了划分粒度不同的大类和小类两个体系。
学科分类(大类):通过期刊的主题分布和引用关系生成学科结构,参考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的学科内涵和外延,目前大类体系共设置21个学科。
学科分类(小类):小类分类体系采用Journal Citation Report(JCR)的学科体系,目前小类学科数量为254个。
跨学科处理:允许期刊跨学科归类,一本期刊只可属于一个大类学科,但是一本期刊却可以属于多个不同的小类学科。
划分依据:
基础版(2019年前):学科内期刊3年平均影响因子
升级版(2019年始):根据“期刊超越指数”进行分区
从2022年开始,分区表将只发布升级版结果,不再有基础版和升级版之分。
分区比例:
1区:排名前5%的期刊。
2区:排名6%—20%的期刊。
3区:排名21%—50%的期刊。
4区:排名后50%的期刊。
4.查询方式
(1)登录图书馆网站——中文库——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

2.输入账号密码登录,选择“升级版”,选择需要查询的年份,输入期刊名称或ISSN号信息,然后进行期刊查找,即可获取该期刊的分区信息。




温馨提示:
目前图书馆出具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查收查引报告”可提供以上分区信息。大家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站——常用服务——查收查引”查看申请流程,提交检索申请。

注:部分文字来源于科睿唯安及期刊分区表官方网站及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