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青年: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
中华民族自古崇尚读书,在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新时代,当代大学生更应成为全民阅读的先锋队和主力军,弘扬时代精神,知古鉴今。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年读书月活动中,图书馆统计了我校2018年度图书借阅量排行前十的读者,分本科生、硕博士研究生、教师共三十名,评选为图书馆2018年“阅读之星”,茶小图采访了其中10位青春榜样,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他们的阅读故事。
01 李玉浩
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 2017级新闻学硕士
2018年硕博士“阅读之星”TOP1
2018年借阅量240册
李玉浩,蝉联2017年度、2018年度硕博士“阅读之星”两届冠军。他偏爱文学类书籍,虽然面临着论文写作和寻找实习单位的压力,但他仍然坚持每天晚上到图书馆看书,看到自己感兴趣的书便借回去细细品读。作为图书馆的忠实粉丝,他对图书馆每月采购新书的时间十分熟悉,每到那个时间点,他都会特意来图书馆看看是否有自己想读的新书。学长荐书区也是他常去的区域,曾经在那里待了一下午一口气读完了《动物庄园》。他认为读书并不需要固定的场所和时间,只要想随时随地都可以阅读,因为是兴趣所在,自然不用给自己设限。
当被问到如何平衡读书与专业学习的时间时,李玉浩表示不可能一天所有时间都拿来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十分重要。对他来说,阅读自己喜欢的“杂书”就是一种最好的娱乐消遣方式。在阅读那些“杂书”时不会有压力,也不会有要完成任务的紧迫感,可以让自己更好地放松,从而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专业学习中。他希望师弟师妹们能够趁着学生时代,充分利用好学校图书馆丰富的藏书资源,多读书,读好书,以后毕业工作了这种机会就很少了。
李玉浩【推荐书目】
1、季羡林:《清华园日记》
推荐理由:本书将季羡林先生在清华读书时写的日记,照原样,一字不改的呈现给读者。从这里读者能看到20岁出头的季羡林对大学无聊课程和考试的厌恶、对那些不学无术的教授的鄙夷,以及初尝爱情的甜蜜与痛苦、对工作难找的忧虑等。读此书,可能会对个人的学习、生活、未来有所启发。
2、君特·格拉斯(德):《剥洋葱》
推荐理由:本书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君特·格拉斯的回忆录,主要记述了作者12岁到32岁的经历和思索。回忆就像洋葱,每剥掉一层,都会露出一些早已忘却的事,层层剥落间,会看到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然后再往前行。
3、康桥:《内山完造:魔都上海》
推荐理由:本书是内山完造关于中国的著作文集。内山完造是鲁迅先生的朋友,曾多次保护鲁迅。书中真实记载了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的市井百态,也有作者对当时中国文化、社会现状及中国普通百姓生活的观察与思考。立意深刻,值得一读。
02 陈越洋
金融学院 2017级金融学硕士
2018年硕博士“阅读之星”TOP2
2018年借阅量238册
陈越洋,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金融专业学生,他分外珍惜最后的校园时光,几乎每周都来图书馆,抓紧时间充分利用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也会和室友相约到图书馆自习。陈越洋最常去的是综合阅览室三,那里陈列了大量的哲学著作,可以很容易找到自己的心头好。他与我们分享了他找书的两个秘密基地,一个是学长荐书区,经常给他带来意外的收获;另一个是在自助借还区翻阅别人归还的书,遇到感兴趣的便借走细细品读,这种选择的随机性会让他发现许多好书。陈越洋坦言,自己花钱买的书反而看的更少,图书馆的馆藏是足够使用的,他经常借阅的图书既有本专业经管类图书,也有大量的文史哲著作。他还特别赞扬了图书馆的国泰安数据库,对他的论文写作和专业实践学习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陈越洋认为阅读就是他的休闲娱乐方式,每个人再忙都会有休息娱乐的时间,如何利用这个时间则取决于个人的选择。在读书方面,他希望师弟师妹们不要局限于本专业的著作,而是广泛阅读各领域的经典作品并积极归纳总结从而融会贯通。对于大学生活,他强调一定要学会反思,不断完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把应该做的、能够做的和实际做的区分开来,这样才能不自我欺骗、不断突破自己的舒适区。他认为,读和写是两码事,除了通过阅读进行自身的知识输入,还要重视信息输出,练练文笔,他的方法是在Word文档中摘录书籍关键信息、撰写读后感,方便自己进行回顾,同时也会将这些内容发布在QQ空间和微信公众号上与其他人进行分享。陈越洋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汉东布衣”(cyy19799527),他创办微信公众号的初衷,一是完成泛读到精读的过渡;二是多对自己做总结,希望通过文字戒除内心的浮躁。
陈越洋【推荐书目】
1、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
推荐理由:《庄子》被誉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从文学上来看,想象力丰富,所创作的寓言故事鞭辟入里,成为中国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从哲学上来看,所谓庄子逍遥游,即便你不赞同他的哲学主张,也会被他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所感染,在困惑焦虑时翻一翻堪称解压神器。
2、温铁军:《八次危机》
推荐理由:本书作者温铁军是中央决策层智囊团的成员,本书记叙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发生的八次经济危机及其化解。作者一贯坚持去意识形态化的研究,注重解构现代化,并提出了“成本转嫁论”,他所做的研究对于我们了解本国历史、分析世界格局变化都是大有裨益的。网络上也有许多他的讲座视频,可以结合讲座内容阅读本书。
03李嘉智
公共管理学院 2017级硕士
2018年硕博士“阅读之星”TOP3
2018年借阅量183册
李嘉智,十分注重利用零散的时间来阅读,尽管研究生期间课业繁忙,但他认为坚持阅读十分重要。他习惯在上午课程结束后先看一会书再去食堂,既避开了食堂的拥挤时段,也可以利用教室里较为安静的环境;外出的时候,时常在包里放一本书,比如在地铁上,就可以利用短暂时间来阅读。在找书方面,他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他会结合检索系统和直接翻阅两种方式,完成检索后再去阅览室找到某一本书,然后会把书架上周围同类的书都看一下,比较一下有没有更加合适的。如果经常去图书馆借阅书籍,对某几个感兴趣的图书类别索取号和摆放位置十分熟悉,就可以跳过检索这一步,直接去所在区域翻找。
李嘉智表示会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书籍的呈现形式,自己更偏好纸质图书,他认为书籍不仅是内容、作者,装帧及印刷都是值得关注的,但是电子图书优异的环境友好性和便携性也是不可忽视的。李嘉智希望师弟师妹们能珍惜图书馆资源,进行高效充分的利用,不要规定自己一定要读什么领域的书,不排除阅读各种类型的书,能对自己的知识有所丰富或让自己得到一定的享受就足够了。阅读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对每个人的影响也不尽相同,静下来读书总会有所收获。
李嘉智【推荐书目】
1、阿兰德波顿:《身份的焦虑》
推荐理由:本书刚开始看会觉得有点不太易读,但越往后越觉得写的不错,会引导读者思考焦虑的来源,并且提供了在心灵和行动上的解决办法。
2、汪曾祺:《汪曾祺生活美学》
推荐理由:汪曾祺有好几本书都是关于美食、自然的小短文,这只是其中一本,适合休闲放松的时候读一读。
04 刘阳
法学院国际法学2017级博士
2018年硕博士“阅读之星”TOP5
2018年借阅量122册
刘阳,法学院国际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国际私法,收到我们的采访邀请时,她正忙于博士毕业论文的开题。作为一名博士研究生,刘阳具备严谨的科学素养,在学术方面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面临着较大的科研压力,因此她坚持每天上午都在图书馆看书,几乎牺牲了所有的娱乐时间,除了吃饭和午间、晚间休息,其余所有时间她都用来写论文、读专业相关书籍,抓紧每分每秒充实自己。
刘阳对南湖逸夫图书馆三楼法学阅览室里各类法学专业书籍的摆放位置十分熟悉,倘若要找某方向的书籍,她一般会先去阅览室的大致方位,然后一本一本仔细找自己感兴趣的或与自己论文研究方向相关的图书,这样更节省时间。刘阳坦言,由于市面上的书籍售价越来越昂贵,她的阅读量又很大,所以她所读的书有80%都是从图书馆借阅的,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基本能满足她的科研和学习需求。不过,刘阳也提到,从她的专业角度来看,图书馆国际私法方面的纸质图书相对较少,而且比较陈旧,但电子图书足以满足阅读需求。她认为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各有利弊,纸质书做批注更方便,也便于前后照应,适合细读、精读;电子书便携,而且可编辑,适合泛读、浏览、文献整理。由于国际私法的研究需要大量外文资料,她特别感谢学校图书馆购买的丰富的外文数据库,为她的专业研究学习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帮助。
刘阳表示,由于博士三年可能是最后的能把全部精力用来阅读的时间,而且毕业后即便想读书都没有这样便利的资源了,所以尽管这段时间读书特别累、特别辛苦,但她很珍惜,她也同样希望大家能够珍惜宝贵的在校时间,充分利用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多读书、读好书。
刘阳【推荐书目】
1、向在胜:《欧盟国际民事诉讼法判例研究》
推荐理由:向在胜教授用大量案例解析的方式,清晰地呈现了欧盟国际私法的全貌,为我们国内国际私法学者了解欧盟国际私法提供了重要指导,而且从书中也能学到国际私法案例研究方法究竟应怎样操作、应从哪些方面展开。
2、汪金兰:《儿童权利保护的国际私法公约及其实施机制研究:以海牙公约为例》
推荐理由:汪金兰教授对海牙国际私法会议中所有有关儿童权利保护的公约进行了全面的解释和分析,全书内容丰富、涵盖了所有的儿童权利保护国际私法公约,分析透彻,对了解海牙国际私法会议公约具有重要帮助。
3、白建军:《法律实证研究方法》
推荐理由:白建军教授的这本书提到了各种实证研究的数学分析模型,虽然不一定全都可以用得上,但本书风格通俗幽默,例如,书中开篇提到:少一点“我认为”、多一点“我发现”。关于实证研究,作者将其比喻为:既要拿鞋找脚,也要拿脚找鞋。
05于井远
财政税务学院财政学2017级博士
2018年硕博士“阅读之星”TOP8
2018年借阅量115册
于井远,财政学2017级博士,喜欢图书馆安静的氛围。他告诉我们,博士阶段的学习和生活不同于本科阶段,现在基本上白天、晚上都在准备论文、读书,尽可能多地阅读与自己专业和研究方向相关的文献资料,可以说是7117模式(即一周工作7天,早7点至晚11点)。由于毕业论文安排,他现在主要阅读收入分配、公共服务和经济增长类的书籍,一般会先通过图书馆借阅,在看完之后觉得很不错或有必要收藏的书籍,会选择自己购买。他常用的图书馆数据库有CNKI、EPS、读秀和国研网等。
于井远认为,书到用时方恨少,希望师弟师妹们以后无论从事何种职业,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多读书,利用好图书馆资源广泛地涉猎,进行知识积累,不要轻易地虚度了这段光阴,无论以后用不用得到,这都是一段难忘的时光。
于井远【推荐书目】
1、巴罗:《经济增长》
推荐理由:这一本是讲述经济增长的经典书籍,在学习高级宏观经济学之余,此书对我们理解宏观经济是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可以说,经济学领域研究者人手一本也不为过。
2、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第六版)》
推荐理由:本书作者布兰查德是当今著名的经济学家,该书系统性将宏观经济分为短期、中期、长期来讲述,描述了较为基本的事实,结构非常清晰,而且对数学的要求不高,属于中级宏观经济学中非常著名的一本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