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该片改编自真人真事,意裔美国人保镖托尼,由于夜总会关门装修,也亟需一份工作。有个朋友建议他去参加一位音乐博士为了寻找司机所举办的面试。当他到达豪华公寓后,发现这位博士是个名叫唐的黑人古典乐钢琴家,钢琴家正需要一个司机,负责在他举办南方巡演时的接送工作。当然,两人心里都十分清楚,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种族隔离严重的南部地区,他们很容易身陷麻烦之中,但托尼需要钱,而唐需要一个能照顾他的专业司机。给托尼付钱的唱片公司给了他一本“绿皮书”指南,上面列着当地黑人可以吃饭睡觉的地方,因为很多旅馆和餐厅都是只限白人。钢琴家从纽约开始举办巡回演奏,俩人之间展开了一段跨越种族、阶级的友谊的故事。
获奖记录
年份 | 奖项 | 获得者 |
2018 | 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人民选择奖第一名 | 《绿皮书》 |
2018 | 国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电影 | 《绿皮书》 |
2018 | 国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男演员 | 维果·莫特森 |
2018 | 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影片提名 | |
2018 | 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 维果·莫特森 |
2018 | 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奖最佳男配角提名 | 马赫沙拉·阿里 |
2018 | 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 《绿皮书》 |
2018 | 好莱坞电影奖最佳编剧 | 《绿皮书》 |
2018 | 好莱坞电影奖集体表演奖 | 《绿皮书》 |
2018 | 金卫星奖最佳音乐喜剧片提名 | |
2018 | 金卫星奖最佳导演提名 | 彼得·法拉利 |
2018 | 金卫星奖最佳音乐喜剧类男主角提名 | 维果·莫特森 |
2018 | 金卫星奖最佳男配角提名 | 马赫沙拉·阿里 |
2018 | 金卫星奖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 《绿皮书》 |
2018 | 演员工会奖电影最佳男主角提名 | 维果·莫特森 |
2018 | 演员工会奖电影最佳男配角提名 | 马赫沙拉·阿里 |
2018 | 第6届美国黑人影评人协会奖最佳男配角 | 马赫沙拉·阿里 |
2019 | 第30届棕榈泉国际电影节Gala奖先锋奖 | 《绿皮书》 |
2019 | 第30届美国制片人工会奖最佳剧情片 | 《绿皮书》 |
2019 | 第8届澳洲电影与电视艺术学院国际奖最佳男配角 | 马赫沙拉·阿里 |
2019 | 第76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音乐类最佳影片 | |
2019 | 第76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音乐类最佳男配角 | 马赫沙拉·阿里 |
2019 | 第76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音乐类最佳编剧 | 《绿皮书》 |
2019 | 第76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最佳导演提名 | 彼得·法拉利 |
2019 | 第76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音乐喜剧类最佳男主角提名 | 维果·莫特森 |
2019 | 美国编剧协会最佳原创剧本 | 《绿皮书》 |
2019 | 第30届美国制片人工会奖最佳影片奖 | 《绿皮书》 |
2019 | 第25届美国演员工会奖电影最佳男主角提名 | 维果·莫特森 |
2019 | 第25届美国演员工会奖电影男配角 | 马赫沙拉·阿里 |
2019 | 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 | |
2019 | 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 维果·莫特森 |
2019 | 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配角 | 马赫沙拉·阿里 |
2019 | 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 | 《绿皮书》 |
2019 | 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剪辑提名 | 《绿皮书》 |
2019 | 第72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男配角 | 马赫沙拉·阿里 |
影片评价
* 该片提醒观众,关于美国这个国家的种族关系问题。影片真正想传达的,是如何忍受这种不公平的待遇。维果·莫特森将口音模仿得非常像纽约那种拉长调子的说话方式,在这两个像正反两极角色渐渐开始尊重彼此的过程中,也有不少笑料掺杂其中。《绿皮书》成功刻画了有色人种所面对的那些困境,这不仅会发生在南部腹地,也会出现在像纽约市这种地方。维果·莫特森的撇嘴微笑似乎很适合这个角色。这让人无法不去喜欢这个角色。(时光网、《综艺》评)
* 取材于真实故事的《绿皮书》,电影以黑人顾主与白人司机跨越南美的公路之旅为展开,两个完全处于不同身份、不同阶级,甚至对对方都带有偏见的人,在这段危机四伏却又妙趣横生旅程中所建立的友谊,不仅跨越着种族的隔阂,更诠释着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去真正面对自我。
《绿皮书》是一部充分运用差异来营造戏剧张力的作品,从表现上看电影所展现的是在美国上世纪六十年代,在种族歧视仍旧根深蒂固的南美,作为顾主的黑人钢琴家唐与白人司机托尼,两人在旁人眼中身份错位的差异,但更深入的则是黑人钢琴家在自我身份上认知的矛盾,是白人托尼,他眼中对黑人固有偏见的转变。
对于受雇于唐的托尼,他在伊始从骨子里是歧视黑人的,这一点电影透过伊始他丢掉黑人喝过水杯的镜头便淋漓尽致的展现而出,但迫于生计,他又不得不接下了这一工作,而对受过高等教育,衣着考究的唐,他的差异在于,他一方面渴望真正融入上流社会,但他却不得不在南方按照“绿皮书”中所示住在供黑人居住的旅馆,可在这里他与自己的黑人同胞又显得格格不入,另一方面他又希望用自己的才华为黑人争取更多的公平,所以才冒着危险开始了这段本没有必要的南美之旅。
电影也正是借这段旅程,赋予了两个人物以充沛鲜活的形象,从小接受优良教育的唐,他在托尼面前展现着自己过人的音乐天赋,也帮助托尼在给妻子的信中写出甜蜜的爱语,唐的一切都在改变着托尼对黑人的固有认知,而也是在这段旅程中,托尼为唐放着他从未听过的黑人音乐,为他买从未吃过的炸鸡,在两人彼此相处的过程中,唐也逐渐认识到了什么才是最真实的自己。
在电影开始,身着华袍,坐于王座上的钢琴师对自我的认知其实是迷茫的,正如他在电影中所爆发的情绪,既不够“黑”,也不够“白”,更不够“Man”,才华与金钱在彼时美国的不少地方并不能为他换来尊严,面对无处不在的歧视,他在托尼身上学到的是勇气,从为了上厕所折返酒店到自我尊严的保护,到对拒绝自己用餐餐厅的拒演,再到最后开心的在黑人餐厅演奏起爵士乐,在旅程终点收获的是焕然一新的自己。
《绿皮书》是一部反种族歧视的杰作,但比歧视更可怕的其实是自我歧视,电影黑与白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对人性原则的坚守,更是无惧改变自我的勇气。(梦里诗书 百度百科专业影评人)
本周六(6月1日)19:00
南湖逸夫图书馆一楼报告厅
请同学们有序提前进场扫码签到入座
第91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
是一场站在血与泪上的自我救赎:
世界上那么多孤独的人,有的孤独到极致
他们都没有勇气迈出第一步
但迈出第一步后你就成了勇敢的人
体验到自我释放那种久违的呼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