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鲜冉)2018年11月12日开始,逸夫图书馆启动了经济阅览室馆藏剔旧工作,为期两周。本次剔旧既是图书馆的常规工作,也是为图书馆实施RFID项目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
为了提高图书馆信息化水平、加快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为双一流学科建设提供更大的支持,图书馆新一届领导班子加大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力度,多渠道筹措资金,大小项目分批立项启动。其中RFID项目是利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对图书进行定位管理,是图书管理的基础工程。既能够实现图书的快速查找和借阅,又能够提高馆藏盘点的效率,两个校区图书馆都可以达到统一管理的大开放模式。届时图书馆的可外借图书馆都将增加RFID芯片——相当于每本书的身份证,具有可读性和唯一性。当读者在馆藏书目系统中检索图书时,不仅能看到图书所在的阅览室,还能看到具体所在的书架信息;当读者在自助借还书机上操作时,可以同时借还多本图书,而且不再需要逐一翻开条码页了。
馆藏剔旧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环节。既遵循了文献老化的自然规律,兼顾在架图书的时效性和完备性,也缓解了藏书空间有限和藏书量日益增多之间的紧张局面。图书馆对剔旧图书按照在架顺序进行打捆编号,在全馆剔旧工作结束后统一搬运至指定位置妥善保存。
图书馆馆藏纸本文献共330多万册(截至2017年12月),全部纳入RFID项目在时间和经费上都不具备可行性。因此在RFID项目实施前,盘点馆藏图书、提高馆藏质量、优化馆藏数量,都是必要且重要的准备工作。
为了配合RFID项目,图书馆读者服务部按照党政联席会的要求提前启动剔旧工作。为了保证图书馆的开放时间,这次没有采取集中闭馆的模式,而是分批次逐个阅览室剔旧。馆员们废寝忘食,日夜加班,通力合作,高效运作,希望用最短的时间完成阅览室的剔旧工作,尽快恢复开放,用辛勤的劳动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
图1 馆领导莅临剔旧现场
图2 剔旧工作照:挑书、放倒、下架、打捆
图3 剔旧工作照:分组扫书、打捆
图4 扫描完毕待打捆图书
图5 下架的图书、打捆的图书
图6 剔旧图书暂时堆放在阅览室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