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7号上午,“阅读经典”2016年第六次读书会在首义校区图书馆四楼会议室举行。本次读书会由韩桂君老师亲自主持,在这次读书会中,同学们围绕着《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和《中国文化要义》以及《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这三本书展开了讨论。
首先,张婉秋同学就《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本书进行了总结,她说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是马克思韦伯关于新教与资本主义伦理的探究。在文中,韦伯试图论证新教伦理是资本主义精神的一个重要来源,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书中,韦伯通过导论、宗教派别和社会分层、资本主义精神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论述,然后借助禁欲主义为跳板,解释了禁欲主义之下的多种教派,进而通过禁欲主义把资本主义精神和宗教联系起来,完成全书证明。
而李帅聪同学则进一步指出了新教把积累个人资本视为天职,如果没有作为“天职”的一种责任感,对财富的积累极其容易变质为对财富的贪婪。新教伦理的产生提高了人们对自觉性的认识。
新教伦理对资本主义提供了更好的精神指导,这场发生在西方世界的宗教改革,为现代资本主义带来理性的色彩,新教伦理所表现的现实禁欲精神,合理安排的伦理生活无疑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之后,蓝禹柔同学就《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进行了概括总结,她认为作者在全盘西化的思想狂澜中,逆流而上,他对中、西、印不同文化路向的分析与说明,一下子避开了“全盘反传统”的锋芒,而对于一贯坚持文化主体性的现代新儒学来说,这种不同路向的分析与说明却起到了唤醒的作用——唤醒对中国传统文化之民族特色的注意,竭力提倡儒家文化的真精神。
卢丽彬同学则对《中国文化要义》这本书当中的阶级论有着深刻的理解,她说,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的第八章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即:中国有没有阶级。经过相当篇幅的论证,得出的结论是:阶级不存在。这其中的依据在于没有充分符合确认阶级的三个标准:“第一、一切迷信成见足以使阶级之划分严峻者;第二、习俗之制度使阶级之间不通婚媾者;第三、阶级世袭制度,或在事实上几等于世袭者。” 同时梁先生又以土地分配问题为有无阶级的主要关键所在。而她则认为当时的中国阶级界限是容易突破的,土豪劣绅对农民的剥削是不严重的,虽无法确切证明其不正确,但却有足够的理由质疑它的可信度。
第七次读书会将于5月14日上午八点在首义图书馆四楼会议室举行,欢迎感兴趣的同学前来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