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首义校区2015年第四次活动纪要及第五次读书活动预告

发布者:图书馆发布时间:2015-04-08浏览次数:0

43晚上19点,“阅读经典”2015年第四次读书会在图书馆四楼准时举行。本次读书会由3.1小组主持,讨论书目有《胡适和他的朋友们》、《资本主义与自由》,以及《侵权责任法》。

在第一本书《胡适和他的朋友们》的发言中,首先由陈启凡介绍了胡适的生平,几次思想变化。接着李帅联想到钱学森之问,和李约瑟之问。他认为需要肯定新中国教育的成果,现在文盲减少了很多,入学率提高。也要看到问题,就是杰出人才的问题。在本文中,胡适说:“我们一代人都有理想,出国都是为了国家做点事,而你们这一代人就是为了谋一个学位,找一份差事。”这种心态就是现在限制了人才培养的原因。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忠实,一个人才无论是哪一个领域都需要一种忠实和热爱,投入的情绪。人才还需要一种担当,担起责任,有积极入世的思想。谈到教育问题,是教育从小学到大学的全过程问题,而不是单独某一阶段的问题。教育还有一个终极目的的问题,就是为了启发一个人的理想。廖晨雨阅读这本书,想起上一学期美国宪政时期的先哲。他们真的将自己的求学、命运与国家完全联系在了一起。他们完全是为了国家和民族去求学。就他个人而言,他有时候确实为了自己的未来去求学。他觉得我们需要从胡适这些人为民族而求学的精神。他还重点看了教育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国民党人,他们在担任校长的任期内,确实为教学做了很多,奠定了学术氛围,在学校尽力避免行政指令。避免行政化是一个国家或者学校学术自由氛围和获得学术成就的前提。其中一位教育家很反对以发表论文数量来评判一个教授,晚年写随笔比较多。真正有价值的不是在体制范围内僵化工作。

之后,肖家煜想到上一本《重寻胡适历程》,北大并不鼓励学生参加五四运动,他曾经很疑惑。但是他现在有点理解,学生自身的能力还不够,而且学生参加了这些活动,可能会躁动,不再能静下心学习。不过历史书上的观点,学生参加这些对于历史进程有益。他请大家谈一下对于学生运动的看法。韩静静觉得应该尊重自由吧,如果你对于大多数人的观点认同,那么就可以参加,如果不认同那么就可以不参加。梅俊雄说有人认为学生运动本来是不需要学生去做的,最后学生不得不奋起反抗,损失的是学生,得利的可能是老人政治。他个人不是特别认同学生运动,特别是导致那么多牺牲。池芷欣个人觉得学生应该参加学生运动。五四如果学生不去运动,没有舆论压力,会发生什么?至少给政府压力。但是如果是平常的时候我觉得没有必要。但是如果到了不得已的时候,学生也要有社会责任感,当所在的国家国土要被分割出去的时候,难道还不起来?对于罗加仑提出的青年的缺陷:太重物质、重应用轻理论、重专门知识忽略修养、轻视身体素质。这些也是大学教育的缺陷,这些在今天也有。如果只有专业而没有人文素养,那么可能只是机器。

最后韩老师也谈了谈自己的看法。五四运动的爆发是因为巴黎和会,大家对于背景了解不全面,当时导致了五四运动。实际上和会上的谈判具体内容当时人民不了解。因为中国是战胜国,美国是支持中国废除条约的,是日本俄国等不支持中国。我们虽然当时国力比较弱,但是当时未必那么没有发言权。有人说如果当时信息不那么片面,可能就不会这样。至少当时北洋政府认为读书也是可以的,游行也是合法的,那个时代还是可以看到一些自由的。北大有的教授支持游行,有的不支持,但是最后都努力营救学生,那个时代还是有好处的。我们今天看这些是为了借鉴,避免再发生这样的事情。 

第二本书《资本主义与自由》中陈石主要谈资本主义与自由与之前读的哈耶克的书的比较,对于国家垄断资本中的反思和对古典自由资本主义的观念。结合上本书,关于市场调节与政府控制。弗里德曼认为:意见一致也就是达成一致的意见,对于有责任的人来说,我们一般会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但这种原则并不是在很多事情上适用,在很多地方都是武力解决分歧。而且很多完全无法承担责任的人,往往只能实现形式上的平等,合同并非平等,商家会有意隐瞒商品信息。政府这个时候应该发挥作用。但有时候应该限制政府的权力来减少行政成本,但是为了维持社会秩序,政府本身的功能也是必须的。李政霖补充了陈石的观念,二十年代四五十年代西方对凯恩斯主义十分地推崇,这本书主要谈论经济自由与政治自由,以及政府在自由中的作用和地位,政府应该扮演一个裁判者和规则的制定者有些对自由的侵犯事不可避免的,但是政治上自由与经济上的自由互为补充,经济上自由的时候,政治上的自由就有可能实现。但是采取武力和革命是不合时宜的,相反以经济为武器,也许效果会更为好一些。比如法国大革命的中税收政策是一根导火索,经济自由是政治自由的基础,政府不应该过多干预市场经济但是政府在市场中是应该存在的。

张思雨发言作者的论点是竞争的资本主义是政治自由的一个必要条件,但是她不认同作者的教育观念,这些观念与我国实际情况是不相符合的。我国既然说社会主义,且一直在维稳,那是不是我国是不是永远都没有政治自由赵涵总结了本书中心思想,政府在国家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竞争的裁判者,让大家更加自由地来玩游戏,关于自由主义我还有点想说的。完全的自由主义也不是一个完美的状态,作者在论述这个观念的时候说以二三时年代的经济危机为背景的,胡佛的自由放任没有解决经济危机,罗斯福但有限度的干预反倒解决了危机。美国政府对美国经济的操纵是对他们有利的,但是从世界来看就不那么正确,所以完全的自由并非是好的。

杨长舰说经济危机的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造成的。他鼓吹是联邦储备局采取了措施才造成了经济危机,货币政策掌握在少数人。关于歧视问题,市场自由化可以自然地解决这个问题。比如面包你并不会关心谁制作这个面包,所以他提出了作者是否扩大了市场自由的作用的问题。刘澍潭回答说市场自由的确存在问题,但是我门目前找不到更好的办法,市场目前还是解决了很多问题,也许这是一个利大于弊的吧,我看了一些具体数据,私人垄断也许会比国家垄断更好。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否相比于私人垄断的问题更大呢?在一些领域时比较好的,但是在文化等领域,确实很危险的。国家通过垄断文化是在一定程度上垄断了我们的思想。文化自由我的一点观点,文化审查权似乎与我们书中的自由并不一样,书中对于罗斯福新政的一些观念的确与我们在历史书中所看的的确不太一样,我们应该多放了解去充实我们自己的历史知识,当然更多的应该去关注作者的论证过程,这个过程是每个人都可以掌握的。

最后云梦格谈到关于这本书直接给我的感受就是政府应该充当一些什么样的角色,经济和政治的关系又是怎么样的,我想补充的就是,自由就是一个稀有而脆弱的东西,政府的职责范围应该有一定的限度,政府。权力的集中会威胁自由。没有一个国家的建设是建立在极权主义基础上的。自由的风气的产物。而李南青的观点是教育十分理想化,作者的教育自主选择学校,但是这是而不救济贫人的,这种分配对贫困的人是不公平的,那些富人是不在乎的,所以这是一种不公平的制度,这加剧了教育的应试化程度。人民更多选择应试教育。人民的教育权与实际情况还是有很大的差别。

韩老师对于这部分做出了点评:同学们可以很好结合之前所读的书中的观点,可以更加丰富自己的观点。建立更加系统的分析方法去确认一些观点和事实的真实性。依靠逻辑,对比等方法来认定一个事实的真实性,同时作者本身的品行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任何一个社会人是相互影响的,如何我们不受他人的影响,而是更好的人去将一些其他不够好的人带好。论语中有不少关于如何交朋友的论述,一个真正的人,应该尊重贤能的人,但同时对他人也是采取包容态度,学会赞美他人,对才德不好的人采取一种悲悯情怀,去关爱那些人。

民国时期的教育显然是大师频出的时代,我们现在教育有很大的问题。比如陈丹青辞掉了大学讲师的职务,大学体制内和民间都有很好的教育资源,但是民间更多是国学和一些专业性的教育。博雅教育是培养人的,从大一大二到大三一步步提升人的价值和素养。这是结合在一起的,博雅和职业不可偏废。我不喜欢人才这个词,我喜欢法律人这个词。法律技能以及职业担当,和作为人的一些东西都应该具有。

任何人不得剥夺的,人可以要求一些公共的权利。没有土地等财产,人不得不成为奴隶。美国的经济政策从凯恩斯到六十年代里根执政的时候有了一些变化,克林顿实现了美国的新经济,也就是知识经济,罗斯福的政策无法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随着不同的时代的不同情况有所调整。萨米尔森的观点就是以自由竞争为基础,而政府就充当一个守夜人的角色,再加上美国权力是相互制衡的,所以政府与市场的矛盾并不是那么大。政府是必要存在的恶,公共事务总是需要专门机构来从事,比如交税等等。那些公务员除了工资以外是不应该去贪更多的东西。政府对于一些东西还是要有所禁止的,比如军队国防之类的东西是政府需要严格把守的,然而一些军事用品确也可以投入市场,比如美国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一样。中国的权贵资本主义对社会危害要比私人垄断更多更大,解决起来也会更加困难。 

在《侵权责任法》部分,曾陈提出侵权责任法原始发条非常粗略,具体的实施需要结合民法总则和海洋法。看到第90条,因林木折断引起的侵权,我有一个问题,如果是椰子掉落算不算呢?还有一个举证责任的问题,责任构成和责任方式与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让我有点疑惑?师兄万权做出了解答:民法有过错责任原则也有无过错,也有过错推定原则。因为有些案件里面,像专利产品侵权,双方实力对比比较明显,所以使用过错推定原则。椰子是孳息,跟随原木走,自然要负责的。韩老师提出了具体要求,教材622724就是侵权责任,我认为同学们已经可以提前开始看侵权责任法了。我要求大家每周读五十页,就将侵权责任的具体内容大概都了解了。我们一定要比别人提前学习。两周之内我们要把这一百页学完,然后少量做题,用到生活中去。我希望大家这个一个学期就把书看完。

万师兄最后和大家分享了学习经验,向大家强调一下民法有多重要,以及大家怎么学习民法。司法考试中,民法和刑法占一半,其中以民法最难。在未来,因为民商事的内容也很广泛,用处很多。大陆法系的特点,是包含很多精准内容和概念。除了概念之外,最为重要的就是体系,大家学习民法总论的时候一定要一开始构建起体系。第二,学习民法一定要了解民法的核心本质。民法是私人本位,核心是意思自治,但是基于社会本位,于是对于自治要有很多原则。如诚实信用、公序良俗但原则,体现的是对于民事主体的限制。基于私人本位的意思自治和基于社会本位的公序良俗和诚实信用是贯穿整个体系的,大家对于这些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我希望大家在每个章节构建体系,这样才算构建好了民法。我认为学民法光用教材是不够的,我有一些推荐。有很多课本上没有的东西是学习民法必要的东西。这本课本的原则是为了通俗易懂,让大家容易明白,但是我觉得大家作为法援成员这还不够。例如王利民老师的教科书,《民法原论》,梁慧星老师等教课书。王泽鉴老师的《民法思维》是对于大家这学期构建民法思维很重要的。在看完书之后,民法的学习要结合发条。我们要明白为什么法条要这么规定。我说的主要就是这些,希望大家好好学民法。大一迷茫是很正常的。他大一也很迷茫,现在迷茫不要紧,但是需要好好学习。他大一被甩得有点远,现在很难拉。成绩可能不一定代表学习成果,但是它很有用。他觉得解决迷茫的方式就是去尝试新的东西,找到一些能够定下方向的东西,不要迷茫就不动。他是黄家猛老师的粉丝,其实如果认真听是可以听到一些东西的,也会有收获。 

第五次读书会活动时间为2015411周六下午14点,地点为图书馆四楼会议室,讨论的书目有:《孟子》梁惠王、弗里德曼《自由选择》(英文版最好)以及《物权法》,欢迎有兴趣的同学前来参与交流!

\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
电话:027-88387105
邮编:43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