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毛智周)我校中国货币金融历史博物馆编著的《丝路泉踪——“一带一路”货币》展览图录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图录发行既是为了配合我校校庆特展,更是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中南大解读。近日科学出版社又多次官方向广大读者推介此书。
2018年适逢“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提出五周年及我校七十华诞,中国货币金融历史博物馆携手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中国钱币博物馆,共同举办了“丝路泉踪——‘一带一路’货币展”,汇集了古代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的钱币文物及当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流通版纸币共700余件展品,展示古今中外社会经济的多元风情及友好往来,宣传当代金融界、教育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成果。展览共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数万名观众,多家媒体报道,反响热烈,好评如潮。
为普及丝绸之路货币发展及中外货币交流的历史,更好地发挥文物的社会教育功能,扩大并延续本次展览的影响,我们精选了古代丝路货币珍品87件,编成展览图录《丝路泉踪——“一带一路”货币》,供研究者、爱好者、收藏者参考。
本图录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商道驼铃——古代陆上丝绸之路货币”主要介绍两汉丝绸之路全面畅通后东西方货币的初次交流碰撞,隋唐王朝货币制度沿丝路的扩张,以及宋元之后陆上丝路的货币面貌,展示了汉佉二体钱、贵霜帝国金币、粟特文开元通宝、高昌吉利、中统元宝交钞等钱币。第二部分“浩海帆影——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货币”主要介绍秦汉至隋唐海上丝路货币概况,宋元我国货币沿海路的大量扩散,以及明清西方殖民者白银货币流入对我国货币制度的深远影响,展示了唐代船形银锭、日本和同开珎、安南太平兴宝、荷兰“马剑”银币、广东光绪元宝等钱币。每件钱币均配有年代、规格、馆藏等信息,介绍了其与丝绸之路的密切关系。书后还附有百余张当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最新版纸币制成的拼图,以展现多姿多彩的世界货币文化。全书体例完备,图片精美,文字准确,是近年来丝路货币史不可多得的佳作。
本书的顺利出版,得到了校内外各部门及单位的大力协助支持。我校校长、中国货币金融历史博物馆馆长杨灿明及校长助理邹秉国十分关心本图录的出版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中国钱币博物馆馆长周卫荣亲自审阅了书稿,在体例与内容方面给予了许多指导。杨灿明校长与周卫荣馆长还拨冗为为本书作序,提升了本书的学术价值与社会影响力。在此,向为本书提供支持的单位与个人一并表示谢意!
附:科学出版社官方微信公众号推送链接
丝路泉踪(科学出版社)
https://mp.weixin.qq.com/s/Oq7GXDsGU_9WJy2c5f-b7g
丝路泉踪——古代钱币上的中西交通(科学出版社考古分社·赛博古)
https://mp.weixin.qq.com/s/XKiz1_Ba_a7SXTC7yGLL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