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十大借阅之星的故事(七)

发布者:图书馆发布时间:2017-06-14浏览次数:17

QQͼƬ20170523150915.png

QQͼƬ20170614105534.png


TOP2
硕博士阅读之星  

刘之杨    法学院






借阅数量1

3

0





刘之杨的读书故事






硕博借阅排行榜上第二名的刘之杨同学,2016年共借阅130本书。不过十分可惜的是,因为刘之杨同学人在外地,小编无法与他面对面采访,最后采取了线上采访的方式。首先,小编对刘之杨同学的基本情况和阅读习惯进行了了解,刘同学是法律史专业,他经常借阅的图书大多跟专业相关,包括中国法制史(以传统民法史和诉讼法史方面居多)、中国法律思想史、西方法律思想史、中西传统法律文化等;本科时候小说看得也还不少,读研之后偏向了专业课,最近在读的书是张中秋老师的《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借的书多,自然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阅读,刘之杨同学坦言他个人感觉对于研究生来说,读书和专业课的学习并不冲突,如果对科研有兴趣,那么对于专业领域的书籍,保证每天基本的阅读时间和阅读量就是必须的。在谈到保证阅读时间上,刘同学说到读书已经成为了他的一种生活方式,在闲来无事的情况下,就会拿本书来翻翻,积累起来,阅读时间自然就多了。除此之外,他每天也有相对固定的安排,有效阅读或习作时间大概9小时,而图书馆是他除了寝室外最常读书的地点,几天每天都来。果然,每一个爱读书的同学都对图书馆有着深深的爱。

不过,刘之杨同学也提到,从他的专业角度来看,图书馆的古籍史料类图书还是太少了,此外古籍类和外国文献类的数据库,图书馆购买的也比较少。在此小编想提一句,我们馆已购买的外文数据库并不算少,接近30个,在同类型高校图书馆中数量排名十分靠前。当然,同学们有任何关于图书和数据库方面的需求,图书馆都十分欢迎你们提出来。

来图书馆的次数多、借的书也多,刘之杨同学自然就对自己关注的、常借阅的图书类别所在的阅览室和书架比较熟悉,通过馆藏书目检索系统确定好索书号后,就能快速找到自己所需的书,这大概就是熟能生巧吧。

相较于电子图书,刘之杨同学更偏好纸质书,因为他对纸质书有特殊的感觉,他谈到也许是因为读法律史和史料相对多一些,他感觉纸质书传达出了一种“厚度”和“温度”,这是电子版无法替代的。当然,他也不排斥电子版本,甚至在利用数据库的时候,必须依赖电子图书。二者的差异,他个人的感觉是纸质版做批注更方便些,也便于前后照应,适合细读、精读;电子版便携,而且可编辑,易于分类存档,适合泛读,浏览,文献整理。

提到印象最深的书,刘同学分享了一本深深震撼并影响了他的小说——兰德的《源泉》。这部中文版近1000页的小说,他在本科的时候读了三遍,读研后又读了一遍,第一遍从白天熬了一个通宵,一口气读完。他说:“这是一部风格极其鲜明的小说,我曾和我的朋友说,你们可以试读15页,只要15页,就可以断定它让你着迷还是感到厌恶,而且你没有机会保持中立,不可能不痛不痒。安兰德通过这部小说表达出她对理想主义(也有人分析说是个人主义)的推崇。它让我对生活建立了一个基本设定,即要有一个真心愿意为之不懈奋斗的理想,更重要的是一种基本态度,即为了实现那个理想,就要自然的认为在此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是理所应当的,对其安之若素,我可能用尽一生都无法实现那个理想,但这并不影响我向其不断靠近。追求理想并不是说要成为苦行僧,而是给我的生活设一个“奔头儿”,让我的每一点进步都是主观创造的结果,而不是客观发生的意外,这些进步不是小说中所写的人类进步的源泉,但却是我快乐的源泉。”

最后,对于读书,刘同学说:“多读经典,无论哪个领域”;对于大学生活,他借了尼采的话“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钟雨琪采访)




QQͼƬ20170614143208.png


推荐图书:《中国哲学史》,冯友兰著

推荐理由: 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最好还是去读原典,如果不喜欢文言文或者功底不太好,但又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蕴涵,那么冯友兰先生的这本书就是必读了。当然,即便读过原典,冯先生的文笔和逻辑,依然能带给我们诸多启发


推荐图书:《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史论》,李泽厚著

推荐理由: 我认为李泽厚先生写的思想史,是最富有哲学思辨意味的。也许有人会批判他思维跳跃,疏于考证,但这恰恰是“三论”的精妙所在,用强大而简明的逻辑建构并阐发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特征,无论后人支持还是反对,他都为我们提供了充分的思想资源。


推荐图书《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 梁治平著

    《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第四版)张中秋著

    《中西法文化的差异与暗合》 范忠信著

推荐理由: 以上三本或是利用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对中西方传统法律文化的特质进行研究和提炼,要么是以比较的视角通过具体制度或文化点,来反映中西方传统法律文化间的关系。兼听则明,比照阅读,可以让我们更全面的了解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推荐图书:《国史大纲》,钱穆著

推荐理由: 经典中的经典,无需推荐语。钱穆先生文采斐然,又对中国历史和文化饱含敬意和理解,充分展现了我国历史的演进过程和精神底蕴。


推荐图书:  《清代以来民法的表达与实践》(三卷)黄宗智著

        《明清时期的民事审判与民间契约》滋贺秀三等著

推荐理由清代是中国历史上特殊的一个朝代,它离我们很远,因为它是封建时期的尾声,传统法律思想与制度到了清代都进一步发展;它离我们又很近,因为辛亥革命至今也不过百年多一点,以至于传统的法律理念、立法司法执法的方式等仍在影响着当下的法治建设和运转。黄宗智和滋贺秀三两位学者的作品,对清代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形成了针锋相对的两派观点,值得我们精读,在方法和内容两个层面都会有启发。


推荐图书:《文化苦旅》等其他,余秋雨著

推荐理由: 坦率的讲,我并不认为余秋雨先生是个十分严谨的历史或文化学者,但我一直觉得余秋雨先生的文笔,是富有中国传统文人情怀的,表达方式是含蓄的,情感情绪缺失浓烈的,我们看不到很多明显的比喻,拟人等等修辞,但读起来就是感觉很“美”,很有画面感。而且也许第一句的评价也并不十分恰当,因为最近流行起了一句话,说“生活要有仪式感”,而用“仪式感”来描述中国文化,余秋雨先生很早就提出来了,所以是否可以说明那些看起来优美以至柔软的文字,实则蕴含着深刻呢?


推荐图书:《源泉》及其姊妹篇《阿特拉斯耸耸肩》著

推荐理由: 我已经在访谈中说过了,就不再赘叙了吧。如果一部作品能让我们对生活对理想多一些坚定和坦荡,就足以堪称伟大的话,那么《源泉》无疑已经超越了这一标准。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
电话:027-88387105
邮编:43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