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读书活动首先讨论了《旧制度与大革命》,该书围绕法国大革命的原因与后果展开,讨论了诸多问题。
法理13级研究生王波对该书中的自由理念进行了梳理。他首先阐明了托克维尔对自由的追求,然后概述了自由的概念与性质,强调自由与精神的关联。此外,他还具体解释了旧制度下和大革命后自由的具体表现,以及不同阶级享有的自由。
法理13级研究生姚为一探讨了该书试图解决的三个问题。首先是大革命的目的,他指出大革命的目的并非摧毁宗教权力和削弱政治权力,而是创造新的权力;其次,他探讨了何以繁荣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以及何以减轻人民负担反而激怒人民这两个看似矛盾的现象,指出人们在痛苦减轻的同时伴随着感觉的日益敏锐,这种激情势不可当,促使了大革命的爆发。最后,他简述了自由与平等的关系。
法理13级研究生徐洁论述了大革命与宗教革命的相似之处,指出两者都以一般性的理论进行布道,撼动人心,而学说必须结合特定时空下的各种因素才能起到效果。
哲学院13级本科生樊增强论述了旧制度下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关系。行政虽已从司法中独立出来,然而行政仍通过调案的方式篡夺司法的权力,事实上,这时权力是混杂的。樊增强同学则对司法独立的过程表示了疑问。
针对上述同学的发言,周其明老师进行了评述。周老师首先指出这本书对当下中国的意义,然后带领大家探讨了自由、平等与民主之间的关系,并指出托克维尔热爱自由而不喜民主的倾向。韩桂君老师也补充了几点。韩老师指出托克维尔写作该书的准备工作,托克维尔对公共文告、陈情书等档案资料的重视值得借鉴。此外,韩老师还着重阐明贵族精神的意义,贵族追求荣誉这一点构成了对自我的约束,使其行为有节制,相较而言,专制制度下的人民即便拥有了自由,也可能难以摆脱原先观念上的错误思想。
接下来,大家讨论了《论美国的民主》一书。
法理13级研究生余海洋阐述了托克维尔对民主的理性反思,内容涵盖民主的利弊以及如何防止民主的弊端。民主的优点体现在照顾多数人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有利于培养人们的公共精神和对法律的热爱、促进市民社会的发展等方面,民主的缺点则表现为多数人的暴政、压制思想和阻碍杰出人物的产生这些方面。至于如何防止前述缺陷,余海洋同学提出地方自治、培养有贵族精神的法学家和陪审制这三种方法。
针对余海洋同学的发言,韩桂君老师给大家详述了美国的陪审制度,指出陪审员参与事实审而法官进行法律审。此外,她还谈及该书的写作初衷,并从地理环境、法治和风俗民情三方面分析了美国独立后走向共和的条件。随后,周其明老师也对该书的相关内容作了补充。托克维尔在书中指出了人民主权原则对美国的意义及其作为美国宪法的基本原则这一点。此外,周老师还对平等原则和美国政府的公共开支这两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身份平等的发展所具有的普遍性和持久性。在政府的公共开支方面,则指出了公共开支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研究公共开支的着眼点等内容。
第十六次读书活动的时间是3月30号星期日上午9:00-11:30,地点为南湖校区图书馆6楼会议室,阅读书目是边沁的《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和《政府片论》。第十七次读书活动时间是4月12号星期六上午9:00-11:30,阅读书目是密尔的《代议制政府》、《论自由》和《功利主义》。欢迎有兴趣的读者参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