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第十四次活动纪要及第十五次读书活动预告

发布者:图书馆发布时间:2014-03-18浏览次数:0

 

2014315星期六,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举办“阅读经典”系列第十二次读书活动。本次阅读书目为《潘恩选集》和《联邦党人文集》,活动由韩桂君老师主持,周其明老师出席了本次读书活动并做了发言。

本次读书活动首先讨论了《潘恩选集》,该书收录了《常识》、《林中居民的信札》、《人权论》和《理性时代》这四部作品,内容涵盖了潘恩在政治、宗教领域的思想。

法理13级研究生王波阐述了潘恩的平等观。潘恩认为人生而平等,且具有平等的天赋权利,财富和压迫是破坏平等的两个要素,此外,他还论述了天赋权利与公民权各自的含义及两者的关系,指出天赋权利是公民权的基础。

法理13级研究生姚为一主要论述了潘恩在《常识》中对君主政体和世袭制度的批判及该篇政论的写作背景。潘恩认为君主政体将人区分为国王与臣民,违背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世袭制度则违背了代际之间的平等。

法理13级研究生余海洋集中阐述了潘恩的宪法思想,内容涉及宪法的定义、地位与政府的关系,宪法的制定与修改,宪法的要素,宪法的行使和美国宪法的改革。他指出,宪法先于政府,政府是宪法的产物;宪法的要素包括权力的授予与限权,其目的在于国民的幸福。

针对这三位同学的发言,周其明老师进行了评述。老师指出,对平等的思考多着眼于对平等一词的解释和对平等问题的解决这两方面,潘恩从目的角度定义了共和国,较早提出共和制同样适用于大国的论断,不同于孟德斯鸠与卢梭的观点。接着,韩桂君老师也进行了点评,并对未被提及的内容作了补充,老师首先指出《常识》篇首对于社会与政府的区分,社会由人类的欲望产生,目的在于积极地增进幸福;政府则由人类的邪恶产生,目的在于消极地增进幸福。这种功能上的区分决定了政府的主要职责在于维护社会的自由与安全。老师还谈到她对平等的理解,她将平等视为一种类平等,背后蕴含着人是目的的判断。此外,老师就自由、人权、代议制民主等作了阐述。

接着,大家开始了对《联邦党人文集》一书的讨论。

法理13级研究生徐洁以司法为主题,论述了司法的性质、功能及司法独立的相关保障措施。她指出,司法机关较之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力量最弱,因而需要自保。此外,她从法官的任期和薪酬两方面论述法官独立的保障。

外法12级本科生苏恒瑶探讨了三权的分立与制衡,内容涉及学理上的讨论与操作层面的措施。

外法12级本科生贾祥云首先指出政府存在的必要性源于人性之恶,然后阐述了民主政体与共和政体在管辖人数、国土面积以及政府组织形式上的区别。

法硕13级研究生范骊荣论述了三权分立原则,他指出维护自由是权力分立的基础;在财务方面,各部门官员的报酬应彼此独立。此外,他还分析了联邦制度对权力分立原则的运用。

针对上述同学的发言,老师指出,汉密尔顿完善了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对司法独立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在司法权的行使方面,还没有解决法官的政治中立问题;强调宪法是妥协的产物。对妥协一词,老师则强调该词的中立性。

第十五次读书活动的时间是322号星期六上午9:00-1130,地点为南湖校区图书馆6楼会议室,阅读书目是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第十六次读书活动时间是329号星期六上午9:00-1130,阅读书目是边沁的《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和《政府片论》。欢迎有兴趣的读者参与交流。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
电话:027-88387105
邮编:43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