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第七次活动纪要及第八次读书活动预告

发布者:图书馆发布时间:2013-11-25浏览次数:0

 

20131123星期六,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举办“阅读经典”系列第七次读书活动。本次阅读的书目为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活动由周其明老师主持。

《君主论》一书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思想家马基雅维利之作,该书自出版发行便备受訾议,在当时不说毁多于誉,至少也是毁誉参半,从马基雅维利主义一词承载着的恶名就可窥一二。尽管如此,该书仍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被西方国家一些舆论界列为当代最有影响的世界十大名著之一。马基雅维利使政治研究独立于道德,彻底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被称为“资产阶级政治学奠基人”。周其明老师首先介绍了罗素对马基雅维利的评价,指出《君主论》一书的方法论意义。接着,同学们就各自的读书心得进行了汇报,周其明老师作出点评。

法理13级研究生余海洋认为该书章十五至章二十三这九章集中体现了马克思所说的“以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这一点,并简要论述了各章,内容涵盖君主的品质、贵族与人民的关系、命运与自由意志的关系。

法学13级本科生彭月将该书分为四个部分:章一至章十一论述了君主国的分类,章十二至章十五论述了军事制度,章十五至章二十三论述了君主的处世原则,章二十四至章二十六论述了上述理论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在此分类的基础上,彭月同学详细阐述了君主国的种类,统治模式,建立新制度的困难及用武力维持的必要性,不同种类军队的比较,君主的美德及人民对于君权巩固的重要性。周其明老师针对她的发言,首先将马基雅维利对政体的分类与亚里士多德的分类进行对比,然后详细论述了以君权获得方式作为划分依据的三种形态的君主国。

法理13级研究生王波从全书的结构这一点进行切入,他同意彭月同学对该书作出的划分,并进一步论述了军队的重要性。王波同学认为,该书的第二部分与前后部分相呼应,章六“论依靠自己的武力和能力获得的新君主国”和第三部分所强调的君主的统帅作用都各自暗含了一国拥有国民军的必要性。

法硕13级研究生范骊荣对该书作出了另一种划分:章一至章三论述了君主国的分类,章四至章十一论述了治国之道,章十二至章二十三论述了为君之道,章二十四至章二十六论述了该书的写作目的。除了已被同学们提及的军队的重要性、统治模式、君主的品质、人民的作用等内容外,范骊荣同学还具体论述了君主在被征服国与征服国习俗相同或相异两种情形下保全政权的措施。

外法12级本科生苏恒瑶论述了马基雅维利的人性观,人性恶的描述贯穿本书始终,是马基雅维利对君主的品质及武力重要性等进行论述的前提条件。

法学11级本科生杨一健首先阐述了他看完《君主论》的总体感受,认为此书一改以往他对西方人为人处事态度的认识。接着,他对君主的自利性、自由意志与命运的关系、该书伦理色彩的淡化等方面作了简要论述。

随后,法学12级本科生李晓霜对君主国的分类标准作了补充。

法理13级研究生徐洁提出她读完此书的困惑,即通过恶的手段追求善的目标的可行性问题。周其明老师指出个人道德与政治道德存在的冲突,西方国家自古以来便强调私德与公德的区分,而中国一直以私德为中心,在政治领域则应当对两者的不同有所认识。

外法12级本科生贾祥云主要论述了君主关于军事方面的责任,即在军事训练方面君主应该采取的措施。

法学11级本科生戴玉文从人民性情的易变性论及武力的必要性,并联系中国历史上清末时期戊戌变法的失败,进一步强调了武力对统治的重要作用。针对此看法,周其明老师提出一点异议,即依靠武力使人民屈服之后,统治者又会面临如何维持政权的难题,因此,是否应采取暴力的方式值得商榷。

法学12级本科生张虹主张将《君主论》划分为三部分:章一至章十一论述君权的保全问题,章十二至章十四论述军队对于巩固政权的基础作用,章十五至章二十六论述统治之术。

法学本科生韩碧昊略述她对本书的认识,认为用一切手段维持政权是《君主论》的主题。

法学12级本科生阮志坚也谈及她对本书的总体看法,认为中西思想相通,并举例说明。

第八次读书活动的时间是1130号星期六上午9:30-1130,地点为南湖校区图书馆6楼会议室,阅读书目是格劳秀斯的《战争与和平法》。第九次读书活动时间是127号星期六上午9:30-1130,阅读书目是霍布斯的《利维坦》。欢迎有兴趣的读者参与交流。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
电话:027-88387105
邮编:43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