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第六次活动纪要及第七次读书活动预告

发布者:图书馆发布时间:2013-11-18浏览次数:2

 

20131116星期六,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举办“阅读经典”系列第六次读书活动。本次阅读的书目为托马斯·阿奎那的《阿奎那政治著作选》,活动由周其明老师主持。

《阿奎那政治著作选》主要围绕政体与法律两个主题展开,涉及国家起源、目的、君主政体、法的性质及分类等内容。同学们就各自的读书心得进行了汇报,周其明老师作出点评。

法硕13级研究生范骊荣首先就书中涉及法的内容总结了三点:法的神意论、法的分类以及法、理性和意志三者的关系。他认为,阿奎那的法律观体现出恶法非法的思想。针对范骊荣同学的讲述,周其明老师对“法律是什么”这一问题作了进一步分析,并指出了书中对法律的不同定义,涉及了法律的功利说、命令说、规范说和理性说。

法学13级本科生彭月主要探讨了幸福这一主题。她君主政体的目的、君主的责任及报酬、幸福的涵义以及法律的目的这些视角切入,对幸福这一贯穿全书的重要概念进行了不同层面的剖析。

外法12级本科生贾祥云就政治的必要性作了简要论述,然后谈到她在阅读此书过程中的困惑。她认为,书中对一人执政优于多数人执政的论述、对于荣耀的态度以及对暴政的论述皆有矛盾之处。当然,贾祥云同学的观点值得商榷,在接下来的讨论中有同学指出在荣耀这一点上,阿奎那的态度并没有前后矛盾。周其明老师针对贾祥云同学的汇报,补充了书中关于公民反抗权的内容,并就荣耀这一论题叙述了不同政体的保全方式。

法学11级本科生杨一健随之进行发言,他谈论的内容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对暴政的服从与容忍、信仰自由、神法与人法的融合、君主与法律的关系、正义观及正义战争的三个条件。基督教教义区分了两种异教徒,并给予从未信仰过基督教的异教徒信仰自由,杨一健同学认为这点难能可贵。此外,他在发言结束时提出他的困惑,阿奎那在《论君主政治》一文中主君主政体,但在《神学大全》中推崇混合政体,他认为阿奎那对于“最好的政体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并不明确。

外法12级本科生苏恒瑶对暴政这一问题作了补充,内容包括暴政以臣民的畏惧为保全方式、暴政无法长久维持以及阿奎那所主张的对暴政的容忍态度。

接着,法理13级研究生余海洋就《论对犹太人的统治》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发言。阿奎那在致布拉班女公爵的回信中,提出应当强制犹太人纳税,但不要全部剥夺犹太人赖以维持生活的必需品,余海洋同学认为这点体现出人文主义的精神。其次,在如何处置没收的财产这一问题上,阿奎那建议若无法物归原主,则可用于国家公益方面,以济贫恤穷或为社会谋福利,余海洋同学对这一点亦表示赞同。此外,他在君主领取年金这一事上联系到实际生活中公务员的高薪养廉问题。

法理13级研究生姚为一针对贾祥云同学在荣耀这一问题上的疑问作出回应,指出将荣耀作为君主施行仁政的激励手段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事实上,对荣耀的渴求的确会带来许多问题,但较之对财富与快乐的追求,贪图荣耀的欲念至少带有几分德性。

随后,法理13级研究生王波谈论了国家的起源问题,指出人的社会性和政治性是其过合群社会的条件,而这与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的观点如出一辙。此外,他还补充了有君主报酬的一些内容。

法理13级研究生徐洁对暴政作了补充发言,内容涵盖两点:阿奎那主张容忍暴政的理由以及防止君主变为君的具体措施。

经济法13级研究生喻琰主要谈论了她对君主制这一制度的看法,认为君主政体始终是为公共幸福这个目的服务,从而具有工具性。正因为君主制具有的手段作用,阿奎那在论述这一制度时对统治者的人性等问题的探讨事实上并不严密,甚至出现自相矛盾的论点。

最后,周其明老师补充了财产权和秩序这两个论题,涵盖私有财产的有限性、私有权与人法的关系、三种不同的秩序等内容。

第七次读书活动的时间是1123号星期六上午9:30-1130,地点为南湖校区图书馆6楼会议室,阅读书目是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第八次读书活动时间是1130号星期六上午9:30-1130,阅读书目是格劳秀斯的《战争与和平法》。欢迎有兴趣的读者参与交流。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
电话:027-88387105
邮编:430073